中新网评:AI+“Z世代”,助力国际传播“破壁”“共情”

中新网北京3月18日电 (李越)当AI科技浪潮与“Z世代”文化碰撞时,Z世代主流价值传播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的中新助力宏大叙事,也不再盲目追逐算法平台的网评流量逻辑。
由中央网信办主办的国际共情2024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正稳步开展,作品兼具技术高度与人文温度,传播以“Z世代”文明对话为锚点打破国际传播中的破壁文化壁垒。
技术赋能:突破文明壁垒,Z世代助力价值共情
技术的中新助力创新正逐步影响传统传播规律。活动作品中,网评AI等技术的国际共情应用,突破了文明的传播壁垒,赋予了作品更多的破壁跨文化共情。
以《孔子神游记》为例,Z世代作品通过AI构建跨时空辩论场域,中新助力让孔子与利玛窦、网评伏尔泰等展开“元宇宙辩论”,让东方智慧同西方思想进行对话,拉开了一场思想碰撞的序幕,展现了东西方哲学的文化交融。作品在海外社交平台被网友点赞“创意十足”,是“AI技术发展的价值”。
作品《AI眼中的中国》系列中,双语微短剧《小小灭火剂里有中国的大担当》,以“AI+科普”形式将专业的环保知识转化为大众“秒懂”的动画,作品在海外平台引发“中国技术担当”的热议,体现了AI的“破壁力”。
AI的“共情能力”还体现在作品《筑绿中国》的2.4亿微博话题阅读量上。其破圈密码在于用AI情感计算技术捕捉护林员声纹中0.3秒的细微颤抖,将生态治理转化为“听得见心跳”的生命叙事。
技术不再是冰冷的工具,而是构建情感共同体的桥梁与纽带,一个个直观情感共鸣,胜过千篇数据报告。
圈层突围:“Z世代”助力文化破壁
国际传播中长期存在的文化折扣现象,正在被“Z世代”以文化破壁的方式逐渐消解。
以作品《谁的青春没有诗——首届国际青春诗会》为例,诗人以青春的名义跨越山海赴诗歌之约,共同谱写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新篇,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青春之声在诗歌的海洋里偕往同行。
以《独家专访李子柒:归来依旧热爱》为例,李子柒以精美制作的视频为载体,将中国传统文化魅力传向海内外,如今重新回归的她,带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热爱,以自己的方式为传统文化注入年轻的血液。
随着海外受众中“Z世代”群体的占比越来越高,他们作为“文化转译者”,正用“Z世代语言”向世界生动讲述中国好故事、传递中国好声音。
价值升维:从“讲故事”到“建共识”
历届作品变化趋势告诉我们,传播的目标在于构建一个多元共享的“价值共生体”。
多个经济题材作品,以讲故事的叙事方式,将一系列中国经验转化为全球借鉴意义的方法论。这些作品用“乡村新能源革命”回应欧洲能源危机,用“银发数字经济”对话日本老龄化社会问题。这种从“讲故事”到“建共识”的升维过程,不仅彰显了中国经验的普适性,也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路径。
当然,在算法主导的时代,人性的温度才是“终极破壁器”。当技术让文化“活”起来,当“Z世代”让叙事“潮”起来,当共识让价值“留下来”,中国故事才能真正跨越文明的边界,走向世界,深入人心。
正如“AI眼中的中国”里的那对虚拟熊猫“开开”和“心心”那样,它们既是技术的结晶,更是文化的桥梁。未来,当越来越多的“开开”和“心心”带着中国智慧走向世界,我们会发现,最好的传播从来不是单向的“我说你听”,而是双向的“我们一起看见”。(完)
相关文章
- 当地时间4月26日,韩国东北部江原道麟蹄郡山区发生野火。大风助推火势导致附近高速公路关闭,数百民众被疏散。截至27日上午,火势大部分得到控制,目前没有人员伤亡。据韩国媒体报道,由于天干风大,大火迅速向2025-04-29
-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21日在社交媒体上表示,他与英国首相斯塔默进行了一次“愉快而详细的”交谈。双方讨论了乌克兰的防御需求、和平进程前景,以及加强欧洲安全合作等议题。 双方还探讨了在欧洲安全架构下的进一步2025-04-29
- 在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之际,“共筑电影梦,激扬时代情——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活动”将于4月27日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,对优秀电影创作进行总结与嘉奖。中国电影华表奖由国家电影局主办并组织评选及颁奖2025-04-29
- 日期:2024/4/11 7:16:00作者:网友整理人气:0我来评论导读:很有正能量又很温柔积极向上的朋友圈文案,每款都是正能量爆棚,每一句读起来都让我们积极向上吧。 1.我一个人走过千万2025-04-29
- 中新网5月31日电 综合外媒报道,当地时间5月30日早间,莫斯科多处设施遭无人机袭击,这是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,俄罗斯首都居民区首次遭到袭击。俄总统普京发声,称这是“恐怖主义行为”。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俄2025-04-29
- 总台记者获悉,当地时间21日,荷兰东南部城市芬洛发生一起枪击事件,致一名男子死亡。当地警方称,这起枪击事件发生在当地青少年关怀中心的建筑前,目前尚不清楚枪击事件是否与该机构有关。警方正在对该事件展开调2025-04-29
最新评论